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英雄的城市 不朽的丰碑——太原抗战岁月的历史回响

英雄的城市 不朽的丰碑——太原抗战岁月的历史回响

  八秩春秋,时盛岁新。

  秋风吹拂过太原城的街巷,汾水低吟着那段烽火岁月。

  太原,自古名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在抗战史册上,太原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

  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战场的战略枢纽,见证烽火燎原气象;

  这里,是全民族抗战精神的生动载体,凝聚无穷家国力量。

  在太原,遗址遗迹耸立,那是历史凝固的丰碑,无言诉说着过往;

  在太原,战斗故事流传,那是岁月奏响的壮歌,激荡着人心力量;

  在太原,英雄群像鲜活,那是精神不灭的火种,照亮着前行方向。

  抗日烽火曾于此地熊熊燃起,铸就铁血荣光;城市烟火而今在这片热土袅袅升腾,谱写时代华章。

  一

  在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进程中,何为太原抗战的核心价值?那就是其作为我党统战实践范本、华北抗战中心的伟大意义。

  从政治维度审视,太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率先实践的大城市。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主张很快在太原落地生根。

  1936年5月,红军东征结束后,毛泽东数次致函阎锡山磋商“共赴国难、团结抗战”大业。

  中共北方局通过公开合法的方式,开展上层统一战线工作,接办、改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并将其发展为实际上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为全国统战工作提供了范本。

  在红军秘密联络站的基础上,1937年8月30日,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在太原公开办公,成为实践统一战线的前沿与枢纽。

  从军事维度审视,在全民族抗战初期,太原构建起支撑华北抗战的指挥体系与作战枢纽。

  七七事变后,中共北方局在太原重组并高效运转,八路军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东渡黄河开赴山西,经太原抵达抗日前线。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在配合友军进行太原会战的同时,周恩来等还积极与华北各军政代表协商,八路军的军事活动辐射到整个华北地区。

  从战略维度审视,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太原周边区域的战略价值进一步提升。

  八路军和山西新军创建的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等抗日根据地,分布于太原的南北东西,是连接陕甘宁边区与敌后根据地的战略枢纽。

  晋绥八分区践行“把敌人挤出去”的战略方针,通过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立体战术,打出了抗日军民的威风。

  太原以其独特的禀赋与历史的担当,成为全民族抗战史上的烽火枢纽。

  二

  在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进程中,何为太原抗战的历史见证?那就是遍布太原城乡承载抗战印记、彰显抗战精神的遗址遗迹。

  有的遗址,在这里见证了筑牢统战合作的坚实根基。

  山西大学大礼堂,亲历了1937年“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的成立,是凝聚抗战合力的重要支点。

  有的遗址,在这里点燃了全民抗战的燎原之火。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迎接全国爱国青年,完成从文化学府到革命堡垒的蝶变,是唤醒全民抗争的精神火炬。

  有的遗址,在这里撑起了敌后抗战的坚固堡垒。

  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杜里坪村成立后,地方武装和抗日群众团体相继成立,广泛开展抗日救国活动,是保障敌后抗战的核心支柱。

  有的遗址,在这里书写了抗敌决胜的英雄篇章。

  娄烦米峪镇战斗纪念地铭记着八路军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是承载抗战荣光的不朽印记。

  有的遗址,在这里敲响了铭记历史的长鸣警钟。

  太原工程队旧址记录着日军侵华的残暴罪行,警示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民族记忆的伤痛烙印。

  这些遗址跨越时空,见证过民族的危亡时刻,见证过国人的团结抗争。先辈用血肉铸就的精神丰碑,永远成为照亮前路的力量。

  

  在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进程中,何为太原抗战的精神底色?那就是凝聚军民力量、淬炼民族韧性的浴血战斗。

  三元村百姓与八路军第358旅指战员并肩筑成血肉防线,集义村村民掩护同蒲支队队员为奇袭铺路,圪垯村的“二大娘”张佩兰巧施妙计安全取回金条……

  保家卫国的共同底色,是军民共生共存的鱼水深情。

  乔武村以“暗夜突袭”瓦解坚固据点,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术;草庄头借力内应十几分钟就结束战斗,演绎“以巧破千斤”的谋略……

  战术智慧的迸发,彰显着绝境求生的民族韧性。

  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盟邦记者团的目睹下,吕梁军区八分区二支队的林海清支队长、孙继争政委带领部队和民兵向旧娄烦镇的日军据点发起了强攻,敌人的炮台炮楼灰飞烟灭……

  无畏向前的勇气,是护佑山河的担当,是永不弯折的脊梁。

  硝烟散尽,精神永存。三元村保卫战的坚守、乔武村智取的机敏、集义村奇袭的坚韧、草庄头战斗的快捷……镌刻在太原周边的抗战印记,是血火淬炼出的精神图腾。

  四

  在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进程中,何为太原抗战的不朽丰碑?那就是忠诚报国、无畏生死的英雄群体。

  “英雄者,国之干”。他们于平凡之中铸就伟大。

  这里,有以身许国的赤胆忠诚。

  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为掩护战友和民众,只身被日军围困在山顶,将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自己,用生命践行“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信念;

  武工队长张解华在吴家堡战斗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毫无惧色,抱着必死的决心第一个冲出重围,正是无数战士“捐躯赴国难”的缩影。

  ……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用最决绝的行动证明:忠诚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

  这里,有向死而生的英勇无畏。

  娄烦县常家坡村的常巨孩面对日军屠刀,始终挺直脊梁拒绝屈服,他倒下的身影里,藏着中国人“宁为玉碎”的不屈风骨;

  那位不知名的八路军女护士,明知细菌武器的致命威胁,依然坚守至生命最后一刻。

  ……

  他们在山河破碎绝境中的无畏和抗争,就是民族精神最坚硬的内核。

  这里,有守望相助的民族大义。

  清徐县常家庄村的常秋黛,人称“五姑”,把自家变成“抗日堡垒”,藏文件、送情报、探敌情……用最朴实的行为,诠释了“军民鱼水情”的深层含义;

  面对残暴的敌人,阳曲县小泉沟村的平二嫂凭借机智勇敢,既保全了自己,还救下了党的干部。

  正是无数个“五姑”“平二嫂”式的平凡百姓,用门板当担架、用粗粮做军粮、用暗号传消息,印证了“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真谛。

  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太原的抗战烽火早已超越了地域的意义。

  太原抗战实践及其凝结出的精神,为新时代弘扬家国情怀、砥砺奋进前行提供了丰富养分。

  那段浴血山河的历史,是照亮前路的精神火炬,指引着新时代的太原,锚定发展方向,开创美好未来。

  这座英雄的城市,正从80年前的烽火淬炼,一路走向新时代的烟火繁盛!

(责编:张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美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

美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

康渝高铁安康汉江大桥拱肋顺利合龙

康渝高铁安康汉江大桥拱肋顺利合龙

整合公交资源配置 9月7日起S7路、77路公交车线路调整

整合公交资源配置 9月7日起S7路、77路公交车线路调整

阴雨暂歇气温回升 为市民带来干爽舒适的秋日体验

阴雨暂歇气温回升 为市民带来干爽舒适的秋日体验

海纳百川 沪动三晋 上海文旅推介会在太原市举行

海纳百川 沪动三晋 上海文旅推介会在太原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