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山西站”活动9月8日在山西大学启动,旨在搭起青年与古籍的“对话”平台,把古籍课堂搬进校园,让师生体验古籍修复的魅力,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活动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山西大学图书馆承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开展“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是继古籍修复技艺传承、古籍保护人才学历教育与学科建设之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新尝试与新拓展,通过活动的持续开展,将更好地加强图书馆、高等院校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吸纳更多院校师生参与古籍保护事业,合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启动仪式后,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肖珑作了《在数字世界认识古籍》的专题讲座,向山西大学的师生们普及古籍和古籍保护知识,介绍数字古籍和常用的数字古籍资源库,通过生动的应用案例说明数字古籍在资源检索和信息查询方面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优势,希望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数字世界里认识古籍、走近古籍,传承古籍中的中华文化,吸收古籍带来的文化滋养。
古籍修复技艺展示体验活动在山西大学图书馆同步展开,山西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的专业古籍修复师们现场进行雕版印刷、碑刻传拓和线装书制作等非遗传统技艺展示,为师生生动讲授了古籍保护和非遗传承知识。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山西站”活动,将走进包括山西大学在内的5所高校,共举办5场讲座。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