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三个专项整治”工作最新进展。省消防救援总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情况。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引发的火灾多发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有效遏制此类火灾,自去年以来,省政府部署开展了针对性的“三个专项整治”工作。经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及广大群众支持参与,整治工作已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效。
电动自行车
火灾总量大幅下降充停设施显著改善
专项整治聚焦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
一是火灾总量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全省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火灾23起,较去年同期下降68%。
二是停放充电设施供给显著改善。通过大力推进既有小区充电设施建设,全省现有充电端口121.8万个,总体配建比达1:3.3,已满足我省最低配建要求,供需矛盾有效缓解。
三是存量风险加速化解。采取“以旧换新+报废回收”双措并举,吸引52.6万名消费者参与,置换新车54.1万辆。同时,强化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处置,整治以来累计收集7216吨、安全处置5521吨,有效降低了潜在风险。
动火作业
强化源头管控整治火灾总量下降超半
专项整治聚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风险,强化源头管控与执法打击。
一是火灾风险显著降低。专项整治启动以来,全省因动火作业引发的火灾事故共67起,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成为推动相关场所火灾总量同比下降54.63%的主要因素。
二是高压严打违规行为。组织应急、住建、市场监管、公安、消防5部门联合开展打击违规动火、无证假证动火专项行动4次,形成强大震慑。
三是深化重点场所排查。严格落实“谁所有、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重点对冷库、室内冰雪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动火作业环节开展专项排查,对发现的隐患建立清单,限期整改销号。
四是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省级层面成立工作专班并实体化运行,按照“政府统一领导、专班牵头推进、部门各司其职”模式,建立了包括形势研判、信息共享、协同推进、督导通报在内的工作机制。
保温材料
全面摸排底数清晰闭环治理风险隐患
建筑保温材料专项整治同步推进。
一是火灾防控见效。专项整治启动以来,全省发生建筑保温材料火灾26起,相关风险得到初步控制。
二是全面排查摸底。重点针对设有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高层民用建筑,组织开展专项排查,全面掌握其数量、位置、材料类型及消防安全状况等基础信息。
三是闭环治理隐患。对排查中发现的使用易燃可燃保温材料等火灾隐患,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督促落实整改措施,严格验收销号,确保隐患及时消除。